文化馆掀起“抢课大战” 这届年轻人为啥这么喜欢去?(转自四川新闻网)
栏目:科学普及 发布时间:2023-11-05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11月5日讯(记者 许雨珂 摄影报道)“太难抢了!和朋友约了一起网上报名,结果都没报上……”“抢到了舞蹈课,但书法课就来不及了。”“还有机会补录吗?”是啥这么抢手?原来是最近几年,成都流行起了去文化馆上公益课。 小红书上的“成都市文化馆抢课攻略”  近日,记者注意到在小红书上,不少成都的年轻人纷纷晒出自己抢到的公益课,还有许多将成功经验转化为教程、攻略的。据成都市市民文化艺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11月5日讯(记者 许雨珂 摄影报道)“太难抢了!和朋友约了一起网上报名,结果都没报上……”“抢到了舞蹈课,但书法课就来不及了。”“还有机会补录吗?”是啥这么抢手?原来是最近几年,成都流行起了去文化馆上公益课。

 图片1.png

小红书上的“成都市文化馆抢课攻略”

  近日,记者注意到在小红书上,不少成都的年轻人纷纷晒出自己抢到的公益课,还有许多将成功经验转化为教程、攻略的。据成都市市民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工作人员介绍,广受市民群众欢迎的艺术课程有舞蹈、声乐、美术等,除了这类常规课程外,学校还在不同时点为全年龄段的学员们设有特色课程,如蜀绣针法、戏剧表演、季节食疗等。以上公益免费艺术课程在成都市市民文化艺术培训学校(成都市文化馆总校)及21个区(市)县文化馆市民文化艺术培训分校都可以进行咨询报名。

图片2.png 

成都市市民文化艺术培训学校(成都市文化馆总校)

  26万次迸发量

  手速稍慢只能蹲补录

  成都市市民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到:“我们曾经在文化天府APP上做过大数据调查,抢课开始后第一秒内,平台的点击迸发量达到26万次/秒,就是说在那一秒有26万人次参与到了我们的‘抢课大战’中。”

  周末傍晚,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的成都市文化馆,有许多年轻的面孔早早等在了舞蹈、吉他等教室。“抢课的时候,可以提前一分钟开始刷课,网页偶尔也会有崩溃的情况,就尽量不要退出,一直点一直刷。”25岁的学员小李对记者传授着自己的抢课经验,并表示自己抢课的目标是优先从春季就开始坚持的舞蹈课后再“保一争二”,但最后还是有一门书法课没有抢到。市民张女士向记者说道:“差不多是20年的时候第一次听朋友介绍说这边有公益的课程,那个时候是在老馆青羊区那边。现在是每次开班前和五六个朋友一起设闹钟蹲点抢自己喜欢的课程,最近的秋季班能明显地感觉到难度再次升级了,还是有一两个朋友没抢到,但也蹲到了后续的补录。”

图片3.png 

晒抢课、蹲补录的网友们

  据了解,成都市市民文化艺术培训学校本年度课程主要以春、秋两季常规班为主,市民们可以在“文化天府”APP或“成都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免费在线报名,个人报名科目不超过三科。此外,文化馆的公益课分为常规课和特色课两种。特色课是以一些特定的内容为主题,比如“社交舞蹈——摇摆舞、交谊舞、流行拉丁、摩登舞四大舞种”主题课、“思念无声·万物清明——全民艺术普及中国传统节日”主题课等。是为了便于青年学员把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特意安排的比较有针对性的班级课程,相较于常规班来说课程总时间会短一些。

  课堂氛围愉悦

  课程设置全面新颖

  据教习形体舞课的老师陈沅懿介绍,现在自己班上的同学们有一半都是从春季班就开始坚持的年轻姑娘,但也有认识的学员因为抢课手速慢了一些“遗憾离场”,还和她约好明年春季班再见。“公益课报名的人数一直比较饱和,小姑娘们学习的热情也很高,经常有比我还早到的学员,我进舞房的时候她们都已经换好舞蹈鞋在热身了。所以就算今天上午我刚跳了三个小时,一想到晚上是秋季班的姑娘们还是很有热情地来上课。”陈沅懿笑着说道。

 图片4.png

成都市文化馆

  成都市文化馆艺术普及工作部主任刘砺表示,“我们文化馆是对全年龄全域的成都市民进行一个全民艺术普及的服务,在搬入了新馆以后,我们也增加了更多对青少年群体以及青年人群的课程普及。在课程的设置上,增添了许多艺术门类、生活体验类和非遗类的这种课程。比如现在非常抢手的一些居家创意整理课、艺术彩铅课、蜀绣花卉基本针法课等,包括年轻人喜欢的恰恰、摇摆、女团舞这样的创新课程。”并透露为顺应青年学员越来越多的趋势,满足其社交、减压等需求,接下来会开设一些健身以及艺术疗愈方面的课程。

  专家解读:

  “抢课”现象是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四川省心理学会理事长、成都师范学院心理学教授卢雄表示,文化馆“抢课”的现象反映了年轻人对自我提升和文化追求的渴望,并具备以下四个特点。“首先是跨越年龄阶层的学习现象,除了年轻人之外,公益课程也吸引了不同年龄层的人参与。从老年人到小朋友,都能够在文化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充分体现了终身学习型社会特点,也形成了全城参与文化学习的热潮。”其次是文化馆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内容,对年轻人来讲是极具吸引力的,所以文化馆已经成为了年轻人提高自身素养,甚至是减压的一个新的好去处。

  第三是“晒攻略”的行为非常符合年轻人的学习心理特点。通过社交打卡,把“抢课”作为一种社交活动,分享抢课成功或是学习经历、学习的成就等行为可以激发年轻人的学习动力,还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效应,为其他年轻人提供学习和参与的机会。最后,文化馆的课程属性公益性质,吸引到各个年龄阶层的人来参与,是说明了在着力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进程中,一定要运用文化馆的公益课程这样新的方式。

  “总的来讲,文化馆‘抢课’的现象是现代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也反映了年轻人对自我提升和文化追求的渴望,反映在现代社会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的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卢雄说道。

 


X